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前瞻性队列保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毅; 李六林; 张光贵; 樊静; 赵西和; 贾蜀光; 周力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14, 30(24): 3538-3542.
DOI:10.13329/j.cnki.zyyjk.2014.24.020

摘要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新发感染的前瞻性队列保持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6—9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在绵阳城区招募调查符合条件的MSM共400人,去除HIV抗体阳性对象,建立开放性前瞻队列,进行每年1次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中不足基线调查样本结合滚雪球抽查法,依据纳入条件补充调查,分析人口学特征、预防服务、社会活动网络及性行为等与队列保持的关系。结果共计入组队列725人,3年共随访661人次,51.3%(372/725)的人至少参加1次及以上随访,其中参加第1年、第2年和第3年随访者,分别有43.5%(155/356)、66.8%(243/364)、69.4%(263/379)的人参加过上1年调查(χ2趋势=50.317,P=0.000)。失访原因:外出(125/353)、联系不上(151/353)、不愿意参加(53/353)、其他(24/353)。多因素分析:婚姻状况(OR=5.267,95%CI:2.14112.960)、介绍参加调查关系(OR=4.149,95%CI:1.02316.949)、当地认识MSM朋友数(OR=3.036,95%CI:1.0139.092)、近1年接受过预防服务(OR=3.084,95%CI:1.0468.881)、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于咨询服务(OR=6.562,95%CI:1.02142.179)、来源于互联网(OR=0.384,95%CI:0.1640.900)是队列保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SM队列保持与人口学特征、社会活动网络和预防服务有关,队列研究中有效利用其社会活动网络,提高预防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可促进队列保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