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2013年山东省结直肠癌死亡空间聚集性分析及其变化趋势

作者:付振涛; 姜帆; 郭晓雷; 鹿子龙; 楚洁; 孙建东; 张丙银; 陈先献; 薛付忠; 徐爱强*; 马吉祥*
来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2, 29(13): 959-965.
DOI:10.16073/j.cnki.cjcpt.2022.13.03

摘要

目的 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不同县(市、区)结直肠癌死亡率的空间聚集性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结直肠癌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1970-2013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数据取自山东省死因登记系统和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数据。采用平均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结直肠癌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采用ArcGIS 10.2进行空间分析,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进行结直肠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山东省结直肠癌平均粗死亡率(8.50/10万)较1970-1974(3.40/10万)、1990-1992(5.06/10万)及2004-2005(6.68/10万)年分别上升150.00%、67.98%和27.25%。结直肠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3.06/10万)较1970-1974年上升19.07%,较1990-1992和2004-2005年分别下降7.83%和2.24%。不同年代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差别分析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直肠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因素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口因素对结直肠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从1990-1992年的6.86%,上升到2004-2005年的47.61%,2011-2013年达到58.04%。而非人口因素对结直肠癌死亡率升高的贡献值呈下降趋势。从结直肠癌死亡率空间分布来看,不同县(市、区)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差异较大,粗死亡率在2.02/10万~26.53/10万。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进行结直肠癌死亡率空间聚集分析可以发现多个结直肠癌高死亡率聚集区。2011-2013年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东部的青岛、烟台及威海市,以及中北部的济南、淄博和东营市的多个县区,这些聚集区内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是其他区域的1.23~1.90倍。1970-1974年结直肠癌死亡率空间聚集性分布与2011-2013年结果不同,聚集区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在山东西南部地区也出现多个聚集区。结论 1970-2013年山东省结直肠癌死亡率发生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应根据这些变化趋势及其地理空间聚集性,进一步探讨结直肠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结直肠癌区域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单位
    山东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