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的教师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的理想化倾向,乡村教师更是一个被过度推高的职业,人性假设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他们的身份认同。从人性理论上看,教师具有多重的人性,他们是一个"经济人",高等教育的资历和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他们经济利益追求的合法性依据。乡村地处偏远,寻求归属感是乡村教师正常人性的表现,学校的各种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让他们找到了归属,而校外的各种组织却挫伤他们的归属感。作为一个"知识人",乡村教师是有自我实现的愿望,这种心理潜能一直存在于他们心中。要解决乡村教师在身份认同上的迷失,我们应因地制宜地满足乡村教师基本的物质需要,推动"利己"朝"利他"发展,加强校内组织文化的建设,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增加乡村教师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