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初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10周接受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的初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58例发生SUI者为病例组, 年龄(29.00±3.88)岁;50例未发生SUI者为对照组, 年龄(28.28±4.37)岁。两组产妇均接受会阴四维超声检查, 比较两组产妇在静息、缩肛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结构参数,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评估各参数在SUI中的诊断效能。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产妇在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与肛提肌在肛门括约肌水平的厚度、肛提肌面积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在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在缩肛状态下的肛门括约肌水平肛提肌的厚度、肛提肌面积分别为7.5(7.0, 7.9)mm、(10.98±1.79)cm2, 对照组分别为8.4(8.0, 8.6)mm、(11.90±2.22)cm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64、t=-2.341, 均P<0.05)。两组产妇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肛提肌裂孔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23(20, 28)cm2比17(15, 20)c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5, P<0.05);病例组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门括约肌水平肛提肌的厚度、肛提肌面积均低于对照组[6.2(5.9, 6.4)mm比6.5(6.3, 6.7)mm, (10.14±3.21)cm2比(12.02±2.80)cm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64、t=-3.218, 均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19.5 cm2、肛提肌的厚度<6.0 mm、肛提肌面积<8.5 cm2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的厚度<7.5 mm、肛提肌面积<12.5 cm2灵敏度分别为82.8%、82.8%、37.9%、79.3%、79.3%, 特异度分别为72.0%、54.0%、90.0%、78.0%、46.0%。5种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38、0.673、0.839、0.625, 以上5种参数联合分析时AUC为0.924, 灵敏度为91.4%, 特异度为80.0%。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在初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多个超声参数联合分析能明显提高SUI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