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在甲状腺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嘉; 王玉龙; 康宁; 周东升; 史维臣; 付荣湛*
来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2, 29(01): 55-58.
DOI:10.16073/j.cnki.cjcpt.2022.01.08

摘要

目的评估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在甲状腺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9-01-12-31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荧光联合纳米碳组(50例)和单用纳米碳组(50例)。联合组术中采用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的方法识别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并通过快速病理确诊是否为甲状旁腺。比较2组患者甲状旁腺识别准确率、假阴性率、是否存在误切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患者。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χ2=0.06,P=0.80)、年龄(t=1.70,P=0.89)、身体质量指数(t=-1.34,P=0.26)、手术方式(χ2=0.10,P=0.74)及手术范围(χ2=0.04,P=0.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甲状旁腺识别的准确性高于纳米碳组(χ2=6.08,P=0.01),且联合组术后常规病理未发现误切的甲状旁腺,纳米碳组发现2枚误切的甲状旁腺。联合组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激素为(29.50±15.41) ng/L,纳米碳组为(27.44±8.4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2,P=0.03;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纳米碳组出现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论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的方法识别甲状旁腺安全有效,可以提升甲状旁腺识别率,减少误切,缩短甲状旁腺离体时间,提高甲状旁腺移植成活率,降低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