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出膏率、有效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信息为考察指标,探索经典名方易黄汤古代煎煮方法与现代煎煮方法的差异性,为该经典名方的基准样品制备及复方制剂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炮炙大法》《简明医彀》及《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记载的煎煮方法分别对易黄汤进行煎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488 nm处测定样品中的多糖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的生物碱(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结合出膏率进行易黄汤3种煎煮方法的差异性分析。指纹图谱检测条件为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5%~8%A;10~35 min,8%A;35~45 min,8%~12%A;45~75 min,12%~17%A;75~105 min,17%~35%A;105~110 min,35%~100%A;110~112 min,100%~5%A;112~122 min,5%A),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按《炮炙大法》记载方法进行煎煮时,易黄汤中的多糖含量高于现代煎煮方法及《简明医彀》记载方法;上述3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均以现代煎煮方法为最高。3种煎煮方法所制备样品的指纹图谱色谱峰数目基本一致,匹配出13个共有峰,并指认出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3个共有峰;但这3种方法所制备样品的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提示不同煎煮方法对易黄汤中多数成分的提取效果存在差异。此外,3种煎煮方法所制备样品的出膏率也存在差异,其中以按《炮炙大法》记载方法煎煮样品的出膏率为最高。结论:不同煎煮方法会影响易黄汤的出膏率、指纹图谱信息、有效成分含量,其中现代煎煮方法有利于该经典名方的生物碱类成分提取及制剂转化,建议通过优化现代煎煮方法确定其制备工艺。
-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