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预防性持续输注和补救性单次注射甲氧明对胸腔镜手术麻醉期间低血压防治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甲氧明单次给药组(A组,n=40)和甲氧明持续给药组(B组,n=40)。A组无预防性用药,如发生收缩压(SBP)下降>20%基础值,则推注甲氧明1.5 mg,3 min后再次测定血压(BP),如SBP下降仍>20%基础值,再推注甲氧明1 mg,直至SBP恢复至基础值水平的(100±20)%之内。B组于诱导同时推注甲氧明1 mg,并以2 ml·kg-1·h-1泵注0.01%甲氧明,如发生SBP下降>20%基础值,则推注甲氧明1.5 mg,3 min后再次测定BP,如SBP下降仍>20%基础值,再推注甲氧明1 mg,并将泵注速度调至3 ml·kg-1·h-1,直至SBP恢复并维持在基础值水平的(100±20)%之内。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尿量、失血量、输液量、甲氧明用药量及为纠正低血压需单次推注甲氧明的次数等。结果 A组和B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40.0%和15.0%(P<0.05),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5.0%和7.5%(P<0.05)。两组比较,甲氧明单次给药次数B组较A组减少(P<0.05),麻醉后SBP最低值、DBP最低值B组较A组升高(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应用甲氧明可有效防治麻醉期间低血压。相对于补救性单次给药,预防性持续给药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有效的维持血压波动<20%基础值,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