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分析

作者:陈妍; 禹东慧; 宁艳; 王双魁; 田英
来源:现代医药卫生, 2021, 37(12): 2012-2014.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1.12.011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该院自然流产患者310例,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107例,自然妊娠患者203例,对其流产绒毛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310例自然流产患者中,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214例(69.03%),其中数目异常200例(64.52%),结构异常14例(4.52%)。214例染色体非整倍性异常中,16号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22号染色体、X染色体。107例IVF-ET助孕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为61.68%(66/107);203例自然妊娠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为72.91%(148/203)。随着年龄增加,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随之增加(P<0.05)。随着流产次数增加,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随之下降(P<0.05)。自然妊娠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IVF-ET助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流产的主要因素,与年龄、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受孕方式有一定相关性。对于反复因胚胎因素导致流产患者,建议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