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LAM)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的HBV反转录酶区基因的突变模式及临床特征,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门诊或住院治疗的LAM初治发生耐药的105例CHB患者血清HBV聚合酶基因反转录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LAM耐药时HBV聚合酶基因的不同突变模式及患者临床特征。结果105例患者诊断为LAM耐药,98例患者检测到LAM相关的HBV聚合酶基因突变,总体突变模式共8种,其中95例患者存在YMDD基因突变,占96.9%。rtM204I单点突变患者42例,占43.9%;rtM204V单点突变患者3例,占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99,P<0.05),提示rtM204位点(YMDD)点突变模式以rtM204I点突变为主。rtM204V以联合rtL180M组合突变的模式为主。LAM耐药时,3种主要突变模式rtM204I、rtL180M+rtM204I、rtL180M+rtM204V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血清HBV DNA载量、ALT水平、肝硬化发生率及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聚合酶区基因突变患者与伴生化学突破患者的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HBV-P-RT区基因未突变和未发生生化学突破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MDD基因突变是LAM耐药后HBV聚合酶基因突变的主要模式,且突变患者的HBV DNA载量明显增高,检查耐药患者基因序列,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