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3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单纯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肿瘤指标、血气指标、影像学表现、肿瘤分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吸烟者占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8,t=18.613,χ2=6.648,P<0.05);观察组的呼吸困难占比(63.33%)、杵状指占比(53.33%)均高于对照组(26.67%、6.67%),咯血、发热占比(20.00%、26.67%)均低于对照组(60.0%、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8、15.556、10.000、5.554,P<0.05);经比较两组的肿瘤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Y211、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6、0.426、1.185、0.549、0.215,P>0.05);经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两组的氧分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两组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位置和叶分布情况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两组的肿瘤分期,观察组的Ⅰa~Ⅱb期占比低于对照组,Ⅲa~Ⅳ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以高龄、男性、吸烟者为主要患病人群,患者的血清学和影像学均有明显变化,因此,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要进行密切随访,治疗过程中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

  • 单位
    无锡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