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黄附子汤首载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由大黄、炮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阳散寒、泻下冷积之功,治疗阳气不足、寒实内结之腹痛,是众医家所推崇的经方。大黄附子汤复方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其中主要含有蒽醌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和鞣制类成分。大黄附子汤主要通过下调JAK2/STAS3通路,从而抑制促炎因子释放,促进抑炎因子释放,降低血清内毒素和血清淀粉酶水平而发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大黄附子汤通过抑制PI3K/Akt、TGF-β1/BMP-7信号通路,促进Smads信号通路,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而治疗慢性肾衰竭。大黄附子汤的配伍是合理的,3药配伍可延缓乌头生物碱类毒性成分的吸收速率,通过降低药物过快达峰而降低毒性反应,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