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具有非物质性、人身依附性及更灵活的存在形式,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要且复杂。通过案例调研和理论分析得出,生产性保护模式得以对文化遗产带来保护效果的重点在于产业化介入,进而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及从业者的相关生产活动入不敷出的困境。依照产业化介入的途径将生产性保护具体分类为技术替代型和文化价值迁移型,前者重点通过高新技术引进替代手工等传统工艺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限制;后者则重点通过将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核附加于市场潜力更大的产品类型,提高销量和知名度。在生产性保护的具体模式下,核心传统工艺的抛弃以及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偏离分别对文化传承带来潜在的长远冲击,因此产生生产性破坏。根据破坏产生的机理,总结了生产性保护的适用场景,并对生产性破坏的防范提出实践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对其中的合作过程加以规范,通过恰当的机制设计维系长期合作,避免介入企业过度追求短期收益而带来生产性破坏;企业方面应对非物质文化本身的价值来源及核心充分合理评估,审慎选择产业化介入方式及限度,在紧扣文化主题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生产和潜在市场的拓展,同时基于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兴渠道寻求传播方式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