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发高效的阳极材料对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大规模商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组分工程设计思想,以Pr0.5Ba0.5Mn O3-δ为基质,通过B位过渡金属元素掺杂,在还原条件下合成了Pr Ba Mn1.6X0.4O5+δ(PBMX,X=Co,Ni,Fe)系列层状钙钛矿阳极材料,系统探究了不同过渡金属元素掺杂对Pr Ba Mn2O5+δ(PBMO)的微观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A位缺陷对PBMX阳极材料的性能提升作用。结果表明,Co、Ni的掺杂效果明显优于Fe的掺杂,Pr Ba Mn1.6Co0.4O5+δ(PBMC)和Pr Ba Mn1.6Ni0.4O5+δ(PBMN)在还原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氧空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更优。其中,PBMC作为阳极材料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在H2的还原条件下,800℃时,其对称电池的界面极化电阻为0.170Ω·cm2,并且在以H2作为燃料气的条件下全电池输出874 m 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对电化学活性的提升源于其对H2还原条件下表面粗糙度的增强及氧空位浓度的增加。此外,进一步引入A位缺陷后,可以得到催化活性更高的Pr0.6Ba Mn1.6X0.4O5+δ(P0.6BMX,X=Co,Ni,Fe)阳极材料,其中,800℃的测试温度下,P0.6BMC的界面极化电阻仅为0.090Ω·cm2,全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密度为952 m W/cm2。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