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AR-DR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6例否认家族史的运动障碍疾病患儿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家系验证分析突变来源。结果 1.临床特点:6例患儿均为婴儿期起病,伴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其中以肌张力减低为著。2.基因突变:6例患儿均存在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5例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儿为纯合突变,共检测到5种突变:c.605 G>A 、c.601 C>T、c.364C>T、c.14121413insCCCCCAGGCCGTGC和c.646G>A。3.治疗效果:6例患儿经多巴胺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表现为肌张力及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携带c.605 G>A突变AR-DRD患儿对多巴胺治疗效果较好,该突变可能为国内外轻中度缺陷型AR-DRD常见变异位点。c.14121413insCCCCCAGGCCGTGC移码突变尚未被报道,为本研究新发现的TH基因致病性突变位点。

  • 单位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