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对《曹刿论战》中两个人物的评价,一直存在着褒曹贬鲁的倾向。统编教材教师用书对庄公的评价,虽整体上仍是扬曹抑鲁,但和评庄公的只见其“鄙”相比,相对全面而客观。鲁庄公谥号为“庄”,“胜敌克乱曰庄”,乃美谥。那么缘何摆脱不了一个“鄙”字呢?笔者认为是解读方法出了问题。教师用书对庄公的评价,在故事层面考虑较多,对作品精练的“春秋笔法”分析不够。另外作为从史书中节选的一个历史片段,教师用书仅着眼于局部,对人物评价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