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董莉; 李军; 刘婷; 陈念; 黄祖瑚
来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6, 16(02): 237-239+272.
DOI:10.3969/j.issn.1009-881X.2006.02.032

摘要

目的探讨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末达有效者、YMDD变异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1896位点变异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共120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PCR ELISA)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病人中B型22.5%,C型65.8%,BC混合型10.0%;慢性重型肝炎组(B 组)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A组)相比BC混合型明显增多,以C型及BC混合型为主,并显示统计学差异;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末达有效人群中(C组)B型比例较高,而1896位点变异组(E组)则显示C型比例更高,但与A组相比基因型的分布并未提示统计学差异。B、C基因型间病毒载量相似,C基因型病人血清转氨酶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为B型和C型,且以C型为主;C型和BC混合型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组织损害加重有关;拉米夫定疗效、YMDD变异以及1896变异与HBV基因型之间未显示必然的联系。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