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在单一高手术量心脏外科中心, 有经验术者行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的近期安全性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连续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31 075例在阜外医院由有经验术者(既往CABG完成超过100例)完成CABG的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根据意向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心功能状态等基线临床资料, 研究终点包括:30 d死亡率、主要并发症或死亡复合终点、住院时间延长(prolonged length of stay, PLOS)、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延长(prolonged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stay, PICULOS)、远端吻合口数目等。死亡率通过术后30 d随访完成, 其他研究终点均为住院期间收集。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的基线资料。在匹配后的队列, 使用McNemar检验对每一项终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通过按配对分层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校正。结果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共10 243组(共计20 486例)患者完成配对, 其中女性4 605例(22.5%), 年龄(60.7±8.6)岁。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两组间基线变量的标准化差值均<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非体外循环CABG组30 d死亡率(0.2%比0.7%)、主要并发症或死亡复合终点(5.7%比8.8%)、PLOS(3.2%比4.9%)、PICULOS(9.4%比12.2%)、远端吻合口数目[(3.3±0.8)个比(3.6±0.8)个], 均低于体外循环CABG组(P均<0.001)。多因素校正后, 使用非体外循环手术仍为术后30 d死亡率(OR=0.29, 95%CI 0.09~0.87, P=0.027)、主要并发症或死亡复合终点(OR=0.60, 95%CI 0.53~0.68, P<0.001)、PLOS(OR=0.64, 95%CI 0.54~0.75, P<0.001)、PICULOS(OR=0.76, 95%CI 0.69~0.84, P<0.001)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有经验术者, 相较于体外循环CABG, 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可能与更优的近期安全性结局相关。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