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小说《凤阳士人》吸取了唐代白行简《三梦记》的主要故事,还借鉴了宋代《太平广记》中《独孤遐叔》和《张生》的情节模式。但是,在具体表述方面这部作品又与其前代作品存在明显差异,当代文论进行文本研究时特别重视这种互文现象。通过对这四个文本的比对与阐释,我们发现蒲松龄在戏仿前代作品时体现出明显的表意焦虑,这与其面对自身的境遇和清代的社会规范所产生的审美意识形态有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