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保肝药物对X线照射后人肝实质细胞HL-7702增殖的影响, 为放射性肝脏损伤治疗过程中保肝药物的选择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 MV X射线, 10 Gy的照射剂量对人肝实质细胞HL-7702细胞系进行照射, 分别在照射前、照射后24、48、72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评价射线对肝实质细胞HL-7702的作用。选用保肝药物作用机制中最可能与放射性肝脏损伤发生机制有关的三类及其代表性药物, 根据临床用药稀释倍数及相关参考文献, 用全培养基稀释成相应的浓度梯度后作用于射线损伤的细胞, MTT法筛选出有效浓度, 然后进行药物效果的对比。对射线损伤的肝细胞增殖修复效果明显者检测超氧化酶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进一步研究其对射线导致的肝实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 mg/ml、1 mg/ml的异甘草酸镁在促进X线照射后肝实质细胞的增殖修复方面均有效果(P < 0.05), 其中1 mg/ml时效果最明显。多烯磷脂酰胆碱浓度为250 μmol/L时表现出较弱的促进作用(P < 0.05), 还原型谷胱甘肽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对异甘草酸镁进行研究, 发现其在48h对射线导致的肝实质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P < 0.05), 在24、72 h时该作用不明显。结论三类常用保肝药的代表性药物中, 抗炎护肝药异甘草酸镁对射线损伤后的肝脏实质细胞的增殖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放射性肝脏损伤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