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 年龄66~78岁, 性别不限, 体重46~80 kg,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SG组)。2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 术中维持BIS 45~60。麻醉诱导后, TS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 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待胸腔操作结束转平卧位后, 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 每侧均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G组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1·h-1, PCA剂量0.04 μg/kg, 锁定时间为10 min;TSG组背景输注速率0.03 μg·kg-1·h-1, PCA剂量0.025 μg/kg, 锁定时间为10 min。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 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 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T0)、麻醉诱导前即刻(T1)、麻醉苏醒后1 h(T2)、术后4、8、12、24和48 h(T3~7)时, 采集静脉血样,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 TSG组T2~7时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减少, 补救镇痛率降低, 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 术中心血管事件和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痛敏反应, 且不良反应少。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