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例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治经验分析

作者:李波; 胡鑫晔; 吴吉妮; 郑伯安; 屠世良*
来源: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 27(03): 262-266.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1.03.017

摘要

目的探讨医源性结肠穿孔(ICPs)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医源性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分析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治策略。结果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8 112例患者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或治疗,其中结肠镜检查40 890例,结肠镜治疗7 222例。19例发生医源性结肠穿孔,总体穿孔发生率0.039%(19/48 112),结肠镜检查穿孔发生率0.012%(5/40 890),结肠镜治疗穿孔发生率0.193%(14/7 222)。19例ICPs患者中,5例患者实施禁食、抗感染、补液等保守治疗;7例行肠段切除+Ⅰ期吻合术(其中3例为结直肠肿瘤行ESD治疗过程中发现结肠穿孔,肿瘤内镜下切除困难,行肠段切除+Ⅰ期吻合术;余4例患者因穿孔创面较大,修补困难,行肠段切除+Ⅰ期吻合术);2例患者行穿孔部位修补术;2例患者在ESD治疗过程中发现结肠穿孔,穿孔创面不大(创面长径分别为1.0 cm及1.5 cm),予以钛夹夹闭创面后予禁食、抗感染、补液等治疗;1例患者行肠段切除+近端结肠造口术(类似Hartmann术);1例患者行回肠造口术;1例患者行穿孔修补+近端结肠造口术。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3 (8,14) d。结论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治关键在于早发现。其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需根据个体差异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单位
    浙江省人民医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