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6±11)岁]确诊的AAV患者资料,包括6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7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2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观察和记录18F-FDG PET/CT所示疾病累及范围、影像特征以及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病变SUVmax与患者同时期C反应蛋白(CRP)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CRP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病变SUVmax和累及范围的差异。结果 15例AAV患者中14例PET/CT显像阳性,共56个病灶。累及15个部位:耳鼻喉区与肺各9例,肾脏8例,脾与淋巴结各6例,骨髓4例,皮肤3例,前列腺、主动脉与椎体前缘软组织灶各2例,眼眶、腮腺、甲状腺、肝与胰腺各1例。34个病灶(60.7%,34/56)为临床评估时未怀疑到的隐匿病灶。GPA病变主要累及耳鼻喉区、肺和肾脏,MPA主要累及肾脏和脾,EGPA主要累及耳鼻喉区、淋巴结和骨髓。患者的CRP水平与病灶的SUVmax无相关性(r=0.462,P>0.05),CRP升高组病灶与CRP正常组SUVmax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451,P>0.05),但CRP升高组的受累部位明显多于CRP正常组(t=3.456,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AAV中能检出很多阳性灶,尤其可发现临床隐匿病灶,可作为AAV辅助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评估病变程度及全身累及范围。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