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高空灯下迁飞性蛾类害虫监测与分析

作者:陈琦; 段云; 侯艳红; 刘迪; 范志业; 沈海龙; 陈莉; 李雷雷; 王文豪; 段宸宇; 黄建荣*; 李世民*
来源:植物保护, 2021, 47(03): 226-231.
DOI:10.16688/j.zwbh.2020078

摘要

为明确农业迁飞性蛾类害虫在我国迁飞过渡带地区的种群动态。2015年—2019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利用高空探照灯对迁飞性蛾类害虫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年诱集的主要迁飞性蛾类害虫共计7种70 026头,其中夜蛾科主要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Rottemberg)、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9schler)和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J.E.Smith),螟蛾科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从5年的诱虫总量来看,棉铃虫和黏虫为优势种;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甜菜夜蛾为丰盛种;稻纵卷叶螟为常见种。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棉铃虫每年形成4个高峰期,其中8月-9月(第3代和第4代)诱蛾量最大,占5年诱虫量的80.11%。黏虫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8月15日灯下首见,和其他6种蛾类当年同期诱虫数量比较,为常见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