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一次冰雹天气的雷达特征分析

作者:孙贞; 徐天洋; 黄树华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2(10): 15-25.
DOI:10.16441/j.cnki.hdxb.20210325

摘要

本文利用三部风廓线雷达资料、两部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PS/Met资料,对2020年5月17日发生在山东潍坊、青岛地区的一次冷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空为典型的“上干下湿”冰雹天气特征。山东半岛及上游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在对流风暴生成前不断增大,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2)利用青岛、潍坊单站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的温度平流、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能清楚地指示出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低层存在较强的暖平流,且SRH在对流风暴达到风廓线测站前持续增大。(3)利用青岛、潍坊和蓬莱三部风廓线雷达联合计算了散度、涡度。散度计算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中低层辐合不断增大,强对流天气影响期间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发展维持;涡度计算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中低层为正涡度,而中层为负涡度。强对流天气影响期间低层为气旋式旋转辐合,高层为气旋式辐散,这有利于产生较强的上升气流,为对流风暴的维持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4)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南北两个对流风暴都具备生成大冰雹的条件:深厚的回波墙、三体散射回波、较强的中气旋和较大的风暴顶辐散。北部对流风暴回波还有较为宽广的有界弱回波区并具有悬浮回波。(5)较大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较高的VIL跃增值和VIL密度有利于产生持续时间长的大冰雹。强回波主体长时间维持,有利于冰雹天气长时间持续。地面大风出现在VIL和最大反射率因子在高位维持阶段,并且多出现在VIL剧烈变化阶段。

  • 单位
    青岛市气象局; 山东财经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