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对STAT3/NF-kB/IL-6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柳氮磺吡啶)、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8只/组,按照3%DSS造模法对除空白组以外的5组小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造模7 d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药物治疗组以相应的药物灌胃,灌胃量均为10 ml/kg,共持续1周。治疗结束后,使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变化,通过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STAT3、NF-kB、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延长(P<0.05),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阳性药物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延长(P<0.05),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中剂量组结肠长度及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相比,中药中、低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均明显缩短(P<0.05),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均明显缩短(P<0.05),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STAT3、NF-kB、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及中药各剂量组结肠组织STAT3、NF-kB、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结肠组织STAT3、NF-kB、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及中药中、低剂量组(P<0.05)。而中药中剂量组结肠组织STAT3、NF-kB、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阳性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STAT3/NF-kB/IL-6通路下调结肠组织STAT3、NF-kB、IL-6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