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与汉族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比较

作者:李晓倩; 周宸; 胡月红; 周海霞; 石朝利; 唐永江; 王岚; 官秋玥; 王茂筠*; 易群; 梁宗安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40): 3249-3252.

摘要

目的比较藏族与汉族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差异。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年龄>18岁且临床资料齐全的藏族和汉族肺栓塞患者, 分别作为藏族组及汉族组。在患者出院时分析其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肺栓塞危险因素的分布和短期预后差异;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2年以获得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藏族组90例, 汉族组626例。藏族组年龄显著小于汉族组[(52.2±15.8)比(59.8±16.6)岁;P<0.001], 且藏族组高龄患者(年龄≥70岁)比例显著低于汉族组(15.6%比33.7%, P=0.001)。藏族组静脉血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高于汉族组[(134.0±32.0)比(122.2±25.7)g/L、(41.2±9.2)%比(37.6±7.3)%和(222.2±97.5)比(187.5±87.2)×109个/L、3.71(2.51, 4.89)比3.31(2.44, 4.42)g/L;分别P<0.001、<0.001和P=0.001、0.048]。汉族组现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患恶性肿瘤更常见(P=0.011、0.001), 而藏族组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妊娠或既往1个月内分娩史更常见(P=0.041、0.001)。藏族组短期病死率及2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汉族组(2.2%比11.5%, 13.6%比24.9%;P=0.005、0.020)。结论血液高凝状态在藏族患者肺栓塞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藏族肺栓塞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均优于汉族患者。

  • 单位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