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后巩膜葡萄肿(PS)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减少因PS带来的术后屈光误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97例97眼,依据PS类型不同分为宽黄斑型PS组(A组)、窄黄斑型PS组(B组)和其他类型PS组(C组)。采用IOLMaster700系统中的5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Haigis、Holladay1、SRK/T、Holladay2和Barrett UniversalⅡ)预测各组患者的术后理论屈光度,并与术后3个月得到的实际屈光度进行比较,计算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5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与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的一致性。结果 依据Haigis、Holladay1、SRK/T、Holladay2等4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术后3个月MAE进行预测,A组MAE最大,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依据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在三组患者IOL屈光度计算中M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患者中,依据Haigis、Holladay1、SRK/T、Holladay2和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计算的术后3个月MAE分别为(0.61±0.38)D、(1.00±0.52)D、(0.62±0.53)D、(0.83±0.55)D、(0.32±0.30)D,其中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偏差最小,Holladay1公式偏差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B组和C组患者中,依据Holladay1公式计算的术后3个月MAE出现较大偏差,B组、C组患者MAE分别为(0.67±0.46)D、(0.58±0.40)D,并与依据Haigis、SRK/T、Holladay2、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计算的术后3个月MAE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与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一致性最好。结论 在窄黄斑型PS以及其他型PS患者中,术后MAE相对较小,但使用Holladay1公式会产生相对较大的MAE;而在宽黄斑型PS患者中,术后MAE相对较大,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术后预测准确性最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