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随着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余江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无偿退出政策为切入点,基于微观视角细化农户对宅基地的价值认知。[方法]文章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探索宅基地非市场价值的内涵及测度,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及最优尺度模型分析了非市场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宅基地非市场价值包括储物价值、保障价值、情感价值等三方面。余江区无偿退出宅基地包括户外厕所、禽畜养殖、倒塌房屋、院套等4种类型,宅基地的平均受偿意愿分别为737.51元/m2、530.56元/m2、338.17元/m2、388.04元/m2。宅基地非市场价值的影响因素包括农户的年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总数、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宅改前拥有宅基地数量、宅改政策的执行力度、程序公开度、环境改善程度及土地节约集约度等九方面。[结论]宅基地退出不仅会带来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态的变化,还会影响乡土生活"肌理",这在一方面启示政策制定者的眼光不仅要聚焦"地",也要关注"人",规划先行可能是一个识别"肌理"重构过程中诸多矛盾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启示政策实施者需要重视来自非市场价值的"阻力",并通过程序公正、公众参与等方式帮助消解"阻力",有序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