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我国3 54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新增项目与扩展项目)进行多类别空间分异研究,并运用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探寻非遗项目的多类别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我国五大类别非遗项目具有分布广泛且省域分异显著的特征,数量占比排序为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艺类>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2)非遗项目总体与表演艺术类呈“双核多中心”,传统手工艺类呈“双核弱中心”,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以及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呈“多核多中心”,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呈“单核多分散”空间分布态势;(3)我国非遗项目总体呈集聚分布状态,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艺类的空间集聚性显著强于其他三大类别,非遗项目总体与各类别项目具有鲜明的东—西向分布特点,且空间重心均处于中国几何中心东南部;(4)经济发展水平、非遗传承情况、旅游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条件、地貌形态、河流水文、气温热量、大气降水等均是非遗项目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但其解释力各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