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标记抗VEGFR2靶向性纳米载体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抑瘤作用

作者:王任飞; 张瑞国; 张月倩; 谌红彬; 李宁; 张富海; 王汉杰; 常津; 张桂芝; 谭建*
来源: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38(11): 716-720.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8.11.002

摘要

目的观察131I-牛血清白蛋白(BSA)-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anti-VEGFR2)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荷瘤裸鼠体内的靶向性分布及其抑瘤作用。方法构建131I-BSA-MSNs-anti-VEGFR2与131I-BSA-MSNs。分别于人ATC细胞FRO荷瘤裸鼠瘤体内注射131I-BSA-MSNs-anti-VEGFR2(靶向组)、131I-BSA-MSNs(非靶向组)、Na131I(Na131I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SPECT/CT显像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荷瘤裸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记录各组荷瘤裸鼠的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变化。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log-rank法分析数据。结果温育3 h后,靶向组细胞荧光强度(345.26±16.35)高于非靶向组(280.61±9.65;t=5.90,P<0.05)。SPECT/CT显像示,注射后1~3周,靶向组肿瘤内放射性分布明显强于非靶向组(t值:7.060~12.780,均P<0.05)。观察结束时,Na131I组、对照组、非靶向组、靶向组的肿瘤体积分别增大至原来的(278.3±19.3)%、(296.6±24. 2)%、(198.7±13. 2)%和(103.7±6.2)%;前2组裸鼠体质量分别减少为原来的(88.6±3.0)%和(86.2±3.1)%,而后2组则增加至原来的(102.1±3.1)%和(116.2±3.4)%。生存分析曲线显示,靶向组的生存期(38 d)明显高于非靶向组(34 d;X2=8.05,P<0.05)。结论 131I-BSA-MSNs-anti-VEGFR2可有效抑制ATC的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在ATC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单位
    天津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