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压力超负荷早期心肌纤维化的动态病理学变化

作者:孟永胜; 蹇朝; 朱昀; 刘超; 姜云瀚; 罗桂平; 朱雨; 唐富琴; 肖颖彬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 39(10): 966-970.
DOI:10.16016/j.1000-5404.201611150

摘要

目的通过主动脉弓缩窄建立小鼠心室压力超负荷模型,探讨在心室压力超负荷早期心肌纤维化的动态病理学变化。方法选用10周龄、体质量2325 g的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1)假手术组(SHAM组)、(2)缩窄3 d组(TAC3D组)、(3)缩窄7 d组(TAC7D组)、(4)缩窄14 d组(TAC14D组)。各缩窄组小鼠行主动脉弓缩窄术,假手术组除不缩窄主动脉弓部,其他操作同各缩窄组。心脏导管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变化情况;采用心脏体质量比、心肌细胞直径大小等指标评价小鼠心肌结构代偿性变化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纤维化变化情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缩窄组射血分数无显著改变(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缩窄组心体比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直径显著增大[SHAM组、TAC3D组、TAC7D组、TAC14D组心肌细胞直径依次为(13.56±0.24)、(18.02±0.52)、(18.76±0.96)、(21.20±1.85)μm,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缩窄组心肌管周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且随缩窄时间延长而加重[SHAM组、TAC3D组、TAC7D组、TAC14D组血管周围纤维化面积与血管面积比依次为(0.18±0.02)、(0.37±0.02)、(1.22±0.08)、(2.05±0.12),P<0.05]。结论在心室压力超负荷早期,心肌纤维化主要出现于血管周围,且纤维化程度随缩窄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

  • 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