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献上通行的现代汉语"词"的定义——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朱德熙,1982:11)——所依赖的两个关键性鉴定标准都难以贯彻执行。"能够独立活动"会将以"的"为代表的虚词排除出词的范畴,并且其背后隐藏着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逻辑冲突。确定"最小"所借助的扩展法(陆志韦等,1957)缺乏定义,在实际应用中其所预设的前提经常是不成立的,执行该方法得到的结论往往也无法站住。本文主张将"词"处理为句子生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单位,而不是用来生成句子的起点单位,并将"词"重新界定为:"在以语素为起点生成句子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句法完整性的最小语言片段。"文章展示了这一新的定义如何能够解决现有通行定义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定义所给出的鉴定标准与通行定义之外被广泛用来界定"词"的相关鉴定标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在不同界定目的之下的长短。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