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馆阁体是清朝官方的指定书体,多用于官方公文、牌匾碑额、书籍编撰以及民间墓碑题记等场合。尽管其以丰润饱满的用笔、平稳匀称的结字、整齐均衡的章法、雍容华贵的气象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却因"千人一面""千手雷同"而受到诸多书家诟病。为什么一种官方指定、民间广泛使用的书体会受到如此评价?对于一种延续近三百年的书体,如何看待其是是非非,妥善处理好扬与弃、正与新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当代书法艺术传承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更能体现出我们能否摆脱少数书法大家艺术眼光局限,以一种平和、客观、真实的心态看待和把握书法艺术发展规律,从而推动书法艺术走向新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