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患者使用未改进的热塑膜与使用经改进的热塑膜两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以及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的对比,对改进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30例,A组15例采用热塑膜固定,B组15例同样采用热塑膜但对照射部位的热塑膜进行切除处理。2组患者治疗前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验证,比较2组摆位误差,同时统计2组患者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A组:X(2.58±0.72)mm、Y(2.80±0.71)mm、Z(2.28±0.57)mm;B组:X(2.39±0.70)mm、Y(2.62±0.63)mm、Z(2.42±0.59)mm,A、B 2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放射皮肤损伤为:Ⅰ级4例(26.7%),Ⅱ级8例(53.3%),Ⅲ级3例(20%);B组急性放射皮肤损伤为:Ⅰ级11例(73.3%),Ⅱ级3例(20%),Ⅲ级1例(6.7%),2组均无出现Ⅳ放射皮肤损伤。A、B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Ⅱ、Ⅲ级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发生比例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在用热塑膜固定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体位时,可通过切除照射部位的热塑膜降低皮肤反应,这一改进方法不会加大患者的摆位误差,确保了患者摆位精度和治疗疗效,同时减轻了患者因皮肤反应带来的痛苦。
-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