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布洛赫用"饥饿本能"取代"性本能",在人性论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动力源批判;用"尚未意识"取代"无意识",在意识结构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素材源批判;用"前进"取代"退行",在哲学"本质"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解析方式批判;用"具体的乌托邦"取代"幻觉化满足",在现实实践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实现方式的批判。经过"饥饿—尚未意识—前行—具体的乌托邦"这四层逻辑的递进展开,布洛赫试图实现对弗氏精神分析的乌托邦化改造,赋予"白日梦"全新的活力内涵,继而将精神分析的梦之元素吸收融入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维度,吹响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前奏。

  • 单位
    国防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