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鳃组织和血淋巴液响应溶氧变化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生理代谢情况,并筛选出蛤仔响应溶氧变化的标志性物质,设置3种溶氧变化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氧(C)处理、正常溶氧-急性低氧-急性复氧(AHR)处理、正常溶氧-慢性低氧-慢性复氧(CHR)处理。用酶标仪微板法96样检测3种溶氧变化模式下血淋巴液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丙酮酸激酶(PK)活性、己糖激酶(H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TP酶(ATPase)活性、脯氨酸羟基化酶(PH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发现菲律宾蛤仔最先响应溶氧变化的是鳃组织,其氧化-抗氧化酶体系、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相关产物的含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血淋巴液;鳃组织和血淋巴液中氧化-抗氧化酶体系变化趋势一致, SOD和CAT作为最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溶氧变化对蛤仔机体的损伤;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体系在鳃和血淋巴液中的变化趋势也一致,其中PK和HK随溶氧变化调节糖酵解代谢效率,LDH主要调节无氧代谢的效率,MDH含量能真实反映溶氧变化对蛤仔机体的损伤;这些参与生理代谢的酶或产物可作为监测菲律宾蛤仔响应环境溶氧变化的有效指标; ATPase活性、PHD活性和LPO含量变化仅表现出个体间差异,不同溶氧变化模式之间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机体能迅速调整氧化应激反应和生理代谢反应来响应急性溶氧变化,慢性溶氧变化会导致蛤仔机体受到持续性损伤。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