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长期随访疗效,探讨如何减少ICD不恰当治疗。方法对1998年至2012年间本院心脏科植入ICD治疗的14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长期随访。ICD初始参数按传统方法设置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区(心室率150188次/min,周期长度400320 ms)和心室颤动(室颤)区(心室率≥188次/min,周期长度≤320 ms)。每6个月随访1次,程控分析各种心律失常发作类型和治疗效果,如有不恰当治疗则调整ICD参数。结果14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4.3±8.3)岁,平均随访(43.0±28.3)个月。共记录到297次室颤和(或)室速事件,其中室颤事件198次(67%),有90%(178/198)为真实室颤(周期长度130250 ms),其中147次被ICD电击1次治疗成功,21次通过2次及以上治疗成功,另外10次事件自行终止。而99次室速事件中仅9次(9%)为真实室速(周期长度320360 ms),其中8次被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为窦性心律,1次自行终止。其余90次(91%)事件均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周期长度340390 ms)。打开波形鉴别功能并根据心律失常发作特点调整室颤/室速诊断阈值后设置室颤区(心室率≥222次/min,周期长度≤270 ms)和(或)室速区(心室率167222次/min,周期长度270360 ms),可减少约90%的误放电。结论 ICD可以有效预防高危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原性猝死和晕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导致ICD不恰当放电的最常见原因,根据心律失常发作特点进行个体化ICD参数设置,合理使用波形鉴别功能,可有效减少不恰当放电。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