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绵竹是中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区内磷矿分布集中,但对其成因认识、找矿标志还存在不同认识。为此,选择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绵竹红岩地区,对磷矿矿层、矿体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总结,以期为绵竹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借鉴。工程揭露显示下泥盆统沙窝子组一段(D3s1)为赋矿地层,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北东-南西,倾角16°~68°,沿走向约5.8 km,倾向延伸大于1000 m。其岩相组合为"高岭石粘土质岩—铝磷酸盐岩—磷块岩"。矿石的自然类型为粘土质或砂砾屑磷块岩矿石,工业类型为硅质及硅酸盐型磷块岩矿石。矿体厚度1.26~14.69 m,平均4.71 m; P2O5品位15.01%~35.37%,平均23.72%。磷矿是以风化淋滤沉积作用为主,后期经历滨浅海化学沉积而形成,属典型的"什邡式"磷矿。其找矿标志为震旦系灯影组"花斑"白云岩古岩溶侵蚀面、泥盆系沙窝子组白云岩→含磷白云岩、含磷粘土岩→粘土质或砂砾屑磷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