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孟姜女故事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历经了由顾颉刚为代表的历史、地域文化系统的考据到地方化、主题化话语涵义、形式再呈现的过程,孟姜女故事的意义空间由此而得以拓展、延伸。然而,由于在地化的文化殊相各异,孟姜女故事的体系化研究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事实上,作为一种民间文学现象,孟姜女话语一直都以各种声音形式繁衍着、延续着。在古代礼乐传统中,声音是沟通官方与民间的传统渠道,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天然媒介,感应人与自然的神秘力量。同样,“民声”是孟姜女话语体系联系化、关联化的重要现象。发源于《左传》的史实,汇流于《列女传》等文学,散布于各地民间传说、歌谣、说唱以及民间戏曲等,孟姜女话语经历了由官方正声(音)而走向民众俗声的传播路径。民间变化多样的体裁赋予了作者、讲述者、表演者更多自由的话语空间,跨越文体边界,不断容纳更多发自于民众的声音,传递了他们的生活生产经验认知、情感想象,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愿望、渴求以及生命意志,彰显了民众自由表达的实践主体性;声音机制的演变、交融成为孟姜女话语传播的主要内生动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