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时期全国出现了创办阅报社的热潮,数量高达592处之多,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且发展至乡、镇、村、里,走进寺庙、茶馆、街头,推动了近代报刊文化的下移与空间拓展。从媒介学角度审视之,阅报社犹如一个个媒介节点,将近代书报递送至城乡、内陆及偏远地区,同时还将普通民众邀约至其所创造的空间之中,为制度化、公共阅读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近代报刊与读者得以联系起来。阅报社犹如“精神车间”,使报刊的“意识形态”成为可能。其不仅导引了清末社会阅报风气,改变了青年人的阅读世界,甚至使报刊文化沉潜至文盲阶层,一定程度上也使启蒙观念、革命思想获得了物质力量,最终发展成为启蒙运动与革命事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