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对初产妇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7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康复锻炼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TTM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疲劳度及肌电值,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92.13%)高于对照组(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9,P=0.029)。干预前,两组盆底肌肉Ⅰ、Ⅱ类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肉Ⅰ、Ⅱ类纤维肌力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肉Ⅰ、Ⅱ类纤维疲劳度和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肉Ⅰ、Ⅱ类纤维疲劳度和肌电值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8%,低于对照组的25.84%(χ2=4.303,P=0.000)。干预前,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为(84.31±3.61)分,对照组为(77.33±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88,P=0.000)。结论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实施干预,有利于提升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
单位衢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