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营养不良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营养治疗组患者出院后给予膳食指导和每天口服营养补充剂, 持续90 d。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只给予与营养治疗组相同的膳食指导。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随访情况。(3)出院90 d营养指标比较。(4)出院90 d炎症和机体功能指标比较。(5)出院90 d临床结局指标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87例;男131例, 女56例;年龄为(65±12)岁。187例患者中, 营养治疗组95例, 对照组92例。营养治疗组患者性别(男、女), 年龄, 心血管合并症, 呼吸系统合并症, 糖尿病, 手术方式(部分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 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 体质量, 体质量指数(BMI), 骨骼肌指数, 白蛋白(Alb), 血红蛋白(Hb),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 6 min步行距离, 握力分别为68、27例, (64±12)岁, 21例, 4例, 7例, 59、36例, 17、27、51例, (59±11)kg、(21.5±3.1)kg/m2、(42±7)cm2/m2、(39±5)g/L、(112±25)g/L、2.3(8.0)、(456±97)m、(29±8)kg;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3、29例, (66±13)岁, 22例, 3例, 9例, 56、36例, 14、24、54例, (58±11)kg、(21.1±2.9)kg/m2、(42±7)cm2/m2、(39±4)g/L、(111±26)g/L、2.2(8.4)、(459±98)m、(29±8)kg;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 t=-1.29, χ2=0.09、0、0.35、0.03、0.51, t=0.80、0.85、0.19、0.14、0.16, Z=-0.28, t=-0.17、0.43, P>0.05)。(2)随访情况。187例患者均完成术后90 d随访。随访期间, 患者依从性较好, 能够遵守膳食指导。营养治疗组5例患者发生腹泻和恶心不良反应, 经对症治疗后均获得缓解。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患者。(3)出院90 d营养指标比较。出院90 d营养治疗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丢失、BMI、骨骼肌指数、Alb、Hb分别为(58±10)kg、2(6)kg、(21.0±2.9)kg/m2、(41±7)cm2/m2、(41±4)g/L、(125±18)g/L;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6±10)kg、3(6)kg、(20.4±2.7)kg/m2、(39±7)cm2/m2、(41±4)g/L、(121±21)g/L;两组患者体质量丢失、骨骼肌指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0, t=2.39, P<0.05), 体质量、BMI、Alb、Hb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 1.51, 0.80, 1.32, P>0.05)。(4)出院90 d炎症和机体功能指标比较。出院90 d营养治疗组患者NLR、6 min步行距离、握力分别为2.1(5.1)、(478±99)m、(33±9)kg;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2(5.7)、(465±96)m、(30±8)kg;两组患者握力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 P<0.05), NLR、6 min步行距离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8, t=0.91, P>0.05)。(5)出院90 d临床结局指标比较。出院90 d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再入院率分别为(79±14)分、4.2%(4/95)和(78±16)分、6.5%(6/92),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8, χ2=0.14, 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营养不良患者每天口服营养补充剂, 能够改善其短期营养状态和机体功能。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