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易栓症(thrombophilia)最早在1965年由Egeberg在报道一个家族性抗凝血酶缺陷时首次提出[1]。目前易栓症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2]。获得性易栓症最常见的原因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其治疗主要为抗凝治疗。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已广泛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房颤动患者的脑栓塞防治中,但对于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