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考察非日韩学习者偏误汉字的具体描述,发现偏误描述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偏误名称的命名和偏误名称与偏误现象的对应关系上。主要原因:汉字本体研究滞后;研究者缺乏利用相关信息辅助描述偏误的意识;研究者没有厘清个别偏误名称的内涵与外延;研究者缺乏对鉴别偏误的重视。为了能更客观准确地描述偏误,文章主张,加强汉字本体研究,充分借鉴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字本体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学习者信息和语料信息辅助描述偏误;重新界定偏误名称的内涵与外延,统一偏误名称;重视鉴别偏误,减少不必要的归类错误;遵循描述程序,降低偏误描述的主观随意性。
-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