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假精致"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这是一种扭曲的、错位的反映。归根结底,"假精致"不是一些年轻人心理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身份认同出了状况。治理"假精致",一方面应提倡"踮起脚尖"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应改变"符号消费"的标签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