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可溶性CD147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作者:陈文博; 魏晓娟; 陈书影; 汪鑫; 王玉静; 郭文怡
来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18): 3497-3501+3508.
DOI:10.13241/j.cnki.pmb.2014.18.02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7(sCD147)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发病风险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0例CAHD(包括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30例年龄、性别与冠心病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D147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血清sCD147水平与CAHD的临床相关性,并绘制研究对象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CAHD患者血清sCD147含量(AMI、UAP及SAP组中位数分别为3.35μg·L-1、2.72μg·L-1和2.66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数为1.64μg·L-1,P<0.001),其中AMI组明显高于UAP及SAP组(P值分别为0.008、0.006)。血清sCD147含量与CAHD患者TG、LDL-C及AIP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21、0.035及0.039)。以健康对照为参照,与sCD147含量低的个体相比,sCD147含量高的个体CAHD发病风险显著上升(校正比值比为2.18;95%可信区间为1.49-2.96),且高的sCD147含量与CAH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P<0.001)。用血清sCD147含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61(95%可信区间为0.702-0.82)。以血清sCD147含量≥2.71μg·L-1为临界值,用血清sCD147含量诊断CAHD的敏感度为73.1%,特异度为76.9%。结论:血清sCD147含量与CAHD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可作为CAHD发病监测及CAHD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 单位
    西京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 扶风县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