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多种非高斯分布模型DWI评价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的价值。方法 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为HIRI后6 h、12 h、1 d、3 d、7 d、14 d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3 h后再灌注,分别在HIRI后6 h、12 h、1 d、3 d、7 d、14 d进行MRI扫描(T1WI、T2WI、低b值DWI以及超高b值DWI),对照组行假手术后行MRI扫描。根据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三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的DWI以及扩散峰度成像得出多个参数,并观察各时间点其动态变化,参数包括标准ADC值(ADCs)、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超高ADC值(ADCu)、扩散分布指数(DDC)、扩散异质性指数(α)、平均扩散系数(MD)及平均峰度系数(MK)。所有大鼠在MRI扫描结束后于肝右叶取材,行HE染色观察病理表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之间各参数(ADCs、D、D*、f、ADCu、α、DDC、MD、MK)差异。结果 所有大鼠均顺利完成了MRI检查及病理检查。术后6 h开始大鼠肝右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肝右叶病变区域在术后1周明显变小,术后2周基本消失,低b值DWI以及超高b值DWI表现与T2WI基本一致。HIRI后6 h、12 h、1 d、3 d、7 d、14 d组和对照组间的各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HIRI后12 h组、1 d组、3 d组分别与HIRI后6 h组、7 d组、14 d组、对照组组间AD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RI后6 h组、12 h组、1 d组、3 d组、7 d组分别与HIRI后14 d组、对照组组间D、D*、f、ADCu、α、DDC、M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RI后1 d组、3 d组分别与HIRI后6 h组、12 h组、7 d组、14 d组、对照组组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RI后6 h组、12 h组、1 d组、3 d组分别与HIRI后7 d组、14 d组、对照组组间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RI后12 h组与HIRI后14 d组、对照组组间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RI后1 d组与HIRI后14 d组组间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非高斯分布模型DWI评价大鼠HIRI模型优于常规DWI。
-
单位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