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道“性情之正”,即以诗明道、见性,重在主体涵养。涵养途径有二:持敬和洒落。二者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形成诗学张力。“性情之正”的最佳移植环境,一是盛治之世,二是台阁文学。元代台阁文人持“性情之正”鸣盛的同时,也以其为理论导向展开诗学统合。而由于台阁文人“持敬”的松懈,导致其诗学统合力被消解。元代中后期文人虽受台阁诗学影响,却在“持敬”“洒落”的天平上,逐渐向“洒落”偏斜,甚至逸出“洒落”,诗学由此而变,呈现为多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