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NT-pro BNP(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H-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cTnI(心肌肌钙蛋白Ⅰ)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30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无不良事件组,患者113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组中再入院患者107例,死亡患者82例。选取同时期老年非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1,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2。在刚入院时及治疗1、2、4、8周后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2.5 m L,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其血清NT-pro BNP、H-FABP和cTnI。结果:研究组入院时NT-pro BNP、H-FABP和cTnI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对照组1入院时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FABP和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 BNP、H-FABP的AUC、敏感性均显著高于血清cTnI,特异性低于血清cTnI,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血清NT-pro BNP、H-FABP和cTnI单项检测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组血清NT-por 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死亡组血清H-FAB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组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无不良事件组血清NT-pro BNP、H-FABP和cTnI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第2、4、8周继续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组治疗后第2周血清NT-pro BNP、H-FABP和cTnI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未观察到下降。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组血清NT-pro BNP、H-FABP和cTnI持续升高,治疗后第1周和第8周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H-FABP和cTnI水平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诊断、预后评估、死亡风险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