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复方制剂对IBDV感染青脚麻鸡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雨豪; 邓在双; 熊宪献; 孙启; 金光明; 顾有方; 靳二辉*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7(06): 906-915.
DOI:10.13610/j.cnki.1672-352x.20210112.024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由金银花、熟地等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感染IBDV青脚麻鸡脾脏显微结构、抗氧化功能、细胞因子表达、淋巴细胞凋亡及TLR3/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随机将500羽健康28日龄未接种法氏囊疫苗的青脚麻鸡分为5组,对照组、攻毒组和试验Ⅰ—Ⅲ组,3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对应给予0.5%、1%和1.5%的中草药复方制剂。除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均在30日龄通过点眼人工感染IBDV,试验期7d。IBDV攻毒3d后,比较对照组,攻毒组青脚麻鸡脾指数,脾脏MDA含量,NFκB和TLR3基因表达量(mRNA),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及其阳性细胞数均呈现显著增加(P<0.05),而T-SOD与T-AOC活性和脾脏中IFN-γ与IL-2含量呈现显著减少(P<0.05)。比较攻毒组,试验Ⅱ组青脚麻鸡脾脏MDA含量、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呈现明显降低(P<0.05),而脾脏中IL-2和IFN-γ含量及T-SOD和T-AOC活性则明显提升(P<0.05)。IBDV攻毒7 d后,比较对照组,攻毒组青脚麻鸡脾脏的器官指数、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其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同样呈现明显增加(P<0.05),同时NFκB和TLR3基因表达量也出现明显增加(P<0.05),而脾脏中细胞因子IL-2及GSH-Px和T-SOD的含量或活性增明显下降(P<0.05)。比较攻毒组,试验Ⅱ组青脚麻鸡脾指数、MDA含量、Caspase-3和NFκB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明显降低(P<0.05),而T-AOC、T-SOD活性及上述细胞因子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感染3 d和7 d后,显微观察可见试验Ⅱ组青脚麻鸡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加,脾脏结构更清晰,与对照组相比基本相同,与攻毒组相比,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体积明显降低。日粮中添加1%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感染IBDV青脚麻鸡脾脏显微结构、免疫抗氧化功能和TLR3/NFκB信号通路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全文